在廣東中山日前舉行的“中山·香港健康醫藥產業論壇”上,與會者指出,中山與香港地緣相近,產業相通,兩地應加強健康醫藥創新要素和產業資源對接,推動更多的創新成果轉化。
中山位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其上接廣州,與深圳、香港隔岸相對,區位優勢突出。一直以來,中山與港澳健康產業界保持著密切合作,不少港資企業選擇在中山扎根發展,一批中山企業也在港股上市。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剛剛啟動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香港發揮自身優勢和功能提出新的要求,也為大灣區城市產業合作開辟了新的空間。
梁振英指出,作為國際貿易中心,香港的小規模進出口商可以高效靈活地為中山健康醫療產業做好貿易服務,為其找到最好的供應和最好的市場。作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香港可為中山健康醫療產業提供知識產權注冊登記、法律保障和教育服務。“香港和中山兩地要互相深入了解,從而不斷擴大合作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山就把健康醫藥產業作為戰略重點。1994年,中山火炬開發區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山健康醫藥產業正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中山市市長危偉漢指出,中山健康醫藥產業創新要素聚集、鏈條齊備、綜合配套優勢明顯。“我們正建立香港與中山健康醫藥產業協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在拓展香港醫藥產業內地市場的同時,我們將借助香港國際貿易港、醫療機構等資源優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流通中心、中山生物醫藥進口產品保稅區(倉)、粵港合資(合作)高端醫療機構等,推動中山健康醫藥產業走向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
在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前局長高永文看來,香港的醫療產業發展在國際化標準、平臺孵化、科研人才、金融資本方面均有優勢,并初步形成了蓬勃的生物科技生態圈。粵港合作研發生物醫藥的機制,可以使大灣區成為內地和國際醫藥上市標準之間的橋梁。
高永文還指出,香港交易所在2018年已經修改上市規則,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資,該措施提供了完善的企業全時期的金融需要。“粵港兩地優勢疊加,可以建設更完善的服務質量,支持大量成本高昂的研發工作,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李佳認為,當前,新藥創制是醫藥產業跨越發展的緊迫需求,他建議,中山、香港聯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藥創制“新硬核”。
近年來,中山攜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建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通過整合粵港澳地區生物醫藥優勢資源,致力于打造國際先進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究機構。
“香港有很好的研究能力和醫療體系,也有國際化接軌的藥品研究機制。”李佳指出,“我們應把雙方的優勢互補起來,共同參與國際競爭。中山跟香港聯動,打造出追求價值的生物醫藥企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