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風光無限好,麥苗蔥郁溢清香。
春日的商州區楊斜鎮,微風輕拂,暖意融融。驅車行駛在寬敞平坦的省道S307,路邊的綠樹紅花隨風搖曳,一個個環境優美的村莊不時從窗外閃過。放眼望去,春的綠意在山間輕輕飄動,金燦燦的連翹花開得正盛,一陣春風吹來,花瓣瀟灑地飄向遠方,灑在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時代新畫卷上。
一瓶酒,帶動富民產業集群
慕名走進楊斜鎮秦華村的陜西紫元春酒莊,一股濃郁的酒香味撲面而來,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白酒釀造車間,工人齊冊千正在冷凝器前查看出酒的清亮程度。“我們釀酒用的是山泉水,經過蒸鍋、冷凝器冷卻之后出來的白酒酒精純度在52—68°之間。”齊冊千說。
據了解,陜西紫元春酒莊是一家以健康果酒、高端白酒及保健茶為核心,集原料種植、產品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性農業發展企業。近年來,企業堅持“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理念,在楊斜鎮秦華村流轉土地502畝,發展杜仲桑葚優質高粱示范種植基地,主要打造杜仲·桑葉應用暨果酒系列產品項目、高端“紫元春”白酒。
“陜西紫元春酒莊年生產基酒200多噸、果酒300余噸,解決當地勞動力就近就業200多人,帶動脫貧戶37戶,納稅超千萬元,成為商州民營企業就業扶貧依規納稅的典范。”陜西紫元春酒莊負責人房映儒說。
一尾魚,激活養殖產業春水
循著潺潺流水聲,來到楊斜鎮黃柏岔村冷水魚養殖基地,基地負責人徐路正蹲在養殖池邊仔細觀察新引進的鴨嘴鱘。
鴨嘴鱘樣子奇特,長著一張像鴨嘴一樣的嘴巴,長度幾乎占了身體的三分之一,成魚嘴長甚至達20多厘米。自從鴨嘴鱘引進回來,徐路就仔細照料。如今,看到它們在清澈透亮的山泉水里游弋嬉戲、愜意游動,顯然對“新居”適應良好,他終于放下了心。“這次引進的鴨嘴鱘,經濟價值高,適溫性更廣,既不怕低溫,也能忍耐高溫,和冷水魚同時養殖能有效降低養殖風險。”徐路說。
黃柏岔村地處秦嶺原始森林內部,海拔近1700米,水溫常年保持在15—22℃,山澗溪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擁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村上因地制宜,引進陜西千牛土地開發有限公司,發展起了冷水魚養殖產業。黃柏岔村冷水魚養殖基地占地20畝,建有標準化養殖池20個,直接引山泉水養殖,所產成魚品質極高,廣受市場歡迎。多年來,基地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升養殖設施,積極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基地共養殖中華鱘、鴨嘴鱘、金鱒、虹鱒等20萬尾,主要供應西安及商州區周邊的水產市場、飯店、農家樂等,年銷售額達800余萬元。
“我們計劃在月亮灣村新建20畝養殖基地,目前地基已經打好,正在進行后續建設。同時,將發展蝦養殖,進一步增加養殖種類。”徐路表示,下一步,基地將持續優化產業體系,為當地農戶提供就業崗位、免費提供技能培訓,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冷水魚特色養殖產業,不斷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兩改進,繪就和美鄉村圖景
走進楊斜鎮月亮灣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整齊美觀的民居、一戶戶干凈整潔的庭院、一條條寬闊平整的村組路……眼瞧著村子面貌大變樣,村民張念魚看在眼里、喜在心田。
“以前,我家院子前是一片荒草地,環境也不是很好。今年年初,村上組織對我們的房屋進行改造提升、廁所進行改建,特別是房前還修了入戶路,建了休閑廣場等設施。現在,住著舒心多了。” 張念魚講起變化,如數家珍。
今年以來,作為楊斜鎮鄉村建設示范村、“兩改”工作試點先行村的月亮灣村在楊斜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不斷打造“兩改”工作新亮點。對廢棄閑置的土坯房或簡易廁所進行拆除,共拆除23處;在三組修建休閑廣場,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村莊整體面貌,完善宜居功能;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土坯房及廁所,利用危改、抗震政策實行建新拆舊,共拆除新建土坯房3戶,新建廁所35座;強化文化傳承,充分利用閑置空地發展“三小”經濟,全力助推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取得實效。
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既是村里人的家園,也是城里人羨慕的“詩和遠方”。如今,在商州區楊斜鎮,“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正變為現實,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楊斜鎮正慢慢呈現積淀已久的魅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絢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