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陜西省商洛市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聚焦建設“中國康養之都”,助力打造“一都四區”,在全市開展“兩改兩轉三促進”行動,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商洛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拓展新路徑,增添新動能。
以“兩改”為基礎,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改造農村廁所。通過改造或新建方式,按照水沖式、三格式和分集式廁所三種類型分年度推進,到2025年,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今年所有村(社區)至少配建1所公共廁所和1所旅游公廁。
改造土坯(石板)房。對群眾唯一住房為土坯房和石板房的實施改造提升,突出房頂、墻面、地面三個重點,到2025年,全市土坯房和石板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通過暢通農村道路、強化供水保障、推進清潔能源、完善冷鏈物流、發展數字鄉村,提升教育醫療、養老托幼、村級綜合服務水平,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
2023年,商洛市計劃改造農村廁所66680座,目前已開工14943座,竣工4528座;計劃改造農村土坯(石板)房9440戶,目前已開工4830戶,竣工671戶。全市計劃改建農村公廁1046座,已開工409座,已竣工1569座;計劃改建農村旅游公廁973座,已開工329座,已竣工117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按照補短板、強弱項、縮差距、提質效要求,統籌推進有序實施。
以“兩轉”為抓手,促進產業轉型發展
產業轉型。圍繞“菌果藥畜茶酒”等產業全鏈條升級,成立各級木耳、食用菌、核桃、板栗、茶葉等產業發展協會,推進農業產業化、綠色化、景區化、品牌化建設。堅持“三產”融合,提升組織化、集約化、市場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發揮各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作用,探索政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新途徑。實施“品牌點亮”工程,今年,重點探索創建木耳、食用菌、茶葉統一品牌,同時,對標西安大市場,加大營銷力度,讓商洛特產進入西安各大商超社區及市民家庭。
業態轉型。緊盯“雙50”戰略目標,以鎮(辦)為單位,探索成立新業態發展公司,縣(區)成立總公司,盤活土地、林地、宅基地、農房等資源和閑置資產,大力發展康養、休閑、創意農業,著力打造一批旅游鄉村和康養鄉村,使農村變景區、產業變景點、農房變民宿、農產品變商品。每年各縣(區)至少打造5個農村景區、5個產業景點,新增100個民宿床位,出租200套農房。
以“三促進”為目標,實現群眾穩定增收
促進鄉村建設水平提升。建立健全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持續保持人居環境干凈衛生整潔;探索出臺村莊規劃建設規范,重點規范農村房屋建設;強化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到2025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垃圾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
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大力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削零培強”行動,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社區)全部清零。到2025年,全市集體經濟收入30萬-50萬元的村(社區)增加到100個以上、5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增加到100個以上,努力實現“一清兩增”,建設一批經濟強村。
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通過培育壯大區域主導產業、持續開展消費幫扶、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等方式,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通過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穩定勞務輸出規模、擴大就地就近就業等方式,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確保每年全市脫貧群眾收入增速高于農民收入增速、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農民收入增速。
以“嚴督考”為導向,推動工作扎實開展
商洛市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的“雙50戰略”農村板塊工作推進專班,各縣(區)履行主體責任,市級責任單位統籌協調推進,各配合單位共同推動落實,確保“兩改兩轉三促進”行動組織有序、推進有力、落實有效。落實市級部門包抓責任,指導督促推進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發揮村級“四支隊伍”作用,摸清任務底數,強化統籌推進,確保如期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強化行業資金、銜接資金、寧商協作資金、各類幫扶資金整合力度,統籌調度使用資金,形成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良好局面。
為全力建設具有商洛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力保障鄉村建設工作平穩有序實施,商洛市制定了《“兩改兩轉三促進”獎勵辦法(試行)》,建立了“周督查、月評比、季通報、年考核”機制,每周督查發現問題,及時交辦整改;每月進行評比排名,給予資金獎勵;每季度實行公開通報,加快工作推進;每年底組織考核驗收,考核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堅持重獎重罰,每月對縣(區)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比,定期進行獎勵,一等獎獎勵500萬元,二等獎獎勵300萬元,三等獎獎勵200萬元。獎勵資金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專項用于“兩改兩轉三促進”行動建設項目。對隨意增減項目、弄虛作假、套取項目資金的行為嚴肅處置;對重點任務推進不力,影響全市工作進度的嚴肅問責,倒逼各級各部門抓落實、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