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耕季節以來,淡水養殖業迎來育苗繁殖季,廣東洪興農牧有限公司(簡稱“洪興農牧”)養殖基地的澳洲淡水龍蝦(簡稱“澳龍”)也正值繁育旺季。
據介紹,近年來,在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下,該基地成功突破養殖技術瓶頸,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每年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龍蝦達10萬公斤,產值超千萬元,帶領村民走上致富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
交通銀行江門分行工作人員走訪對接企業融資需求。
向高附加值轉型
豬場變身蝦場再生金
澳龍是近些年小龍蝦界的“新貴族”,價格雖貴,但因其體大肥美,肉質細嫩、滑脆,營養豐富,所以在國內外市場上倍受消費者青睞。2018年,洪興農牧負責人方成峰瞄準這一商機,毅然將原來的養豬場改建為澳龍養殖基地。“當時非洲豬瘟剛在國內暴發,我們也不敢再養豬了,思來想去,決定轉行搞水產養殖。對比過幾個蝦類品種,發現澳龍的附加值更高,而且養的人少,市場空間大。”方成峰說。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換了一個養殖品種就等于從零開始。為了快速掌握澳龍的養殖技術,一開始,方成峰曾經到處去與同行交流學習,但他發現大多數人都在搞知識壟斷、做技術保密。于是,方成峰只能自己想辦法,和團隊一邊向相關科研單位和專家請教,一邊在自己的基地實踐試養。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們終于摸清了澳洲淡水龍蝦的習性和相關技術關鍵點,也在不斷的實操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模式。
“水產養殖雖然品種眾多,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水,養水產其實就是養水。”方成峰介紹,目前洪興農牧對水的調節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不同水產養殖品種也有不一樣的生物特性,例如澳龍每到初一、十五蛻殼期就要特別注意補鈣,每隔半個月要進行一次調水和抗應激操作。
掌握了養殖技術后,方成峰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市場上購買的苗種成活率非常低。“許多苗場直接賣水花苗給養殖戶,成活率非常低,只有三至四成,而且這些苗場只希望靠賣苗快速賺錢,苗賣出去以后便不管后續的跟蹤服務了。”為了得到滿意的苗種,方成峰決定自己搞苗種培育,通過請教中國科學院退休老教授以及自己學習摸索,成功把60多個豬欄改造成育苗水泥池。
起初,洪興農牧培育出來的澳龍苗還只是自己用,后來,因苗種品質好,成活率高,吸引了眾多澳龍養殖戶前來尋找,就開始供給一些合作的養殖基地客戶。隨著合作規模不斷壯大,洪興農牧逐漸建立起“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合作的養殖戶客戶簽訂保價回收協議,保底價保證養殖戶至少有一倍的利潤。如今,洪興農牧在江門、恩平、清遠、韶關、廣州、佛山等地擁有13個澳龍養殖基地,總面積超86.7公頃(1300畝)。
澳洲淡水龍蝦。
市場潛力巨大
金融助力企業增資擴產
產業發展得紅火,資金需求也在增加。了解到洪興農牧今年計劃將鶴山基地原有的養殖水面擴大至28公頃(420畝),并在開平建設大型養殖場后,交通銀行江門分行通過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產品“興農E貸”,主動向企業授信1000萬元“信用+抵押”貸款業務,支持其壯大生產經營。
“目前國內的澳龍市場仍舊是供不應求,我們全部基地加起來的產量,也只占到市場很小的一部分。”方成峰介紹,如今澳龍在國內一二三線城市均有銷售,主要供應給高端酒店,以及傳統小龍蝦餐飲市場。
把蛋糕“做大做好”,是方成峰的心愿。“澳龍在1992年便引入廣東進行養殖,但由于業內人士不愿意做服務和技術分享,導致行業發展多年始終未見起色。”因為初入行時到處碰壁的經歷,方成峰一直堅持“不保留、不壟斷技術,要帶領群眾一起致富”的品牌宗旨,通過帶頭做好技術服務,做好平臺,帶動行業良性發展。
除了擴大養殖規模外,今年,方成峰還計劃涉足預制菜領域,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暢通供應鏈,加快實現由賣資源向賣產品、賣品牌、賣文化轉變。“要讓澳龍產業發展起來,真正帶動養殖戶致富,終端餐飲市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預制菜及半成品菜可以減少澳龍多層流通、搬運過程中的損耗,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便捷的美食解決方案的同時,也能大幅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養殖戶的收入。”方成峰說。
5月左右,小龍蝦將迎來消費旺季。看著養殖基地正在繁育的澳龍,方成峰的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他說:“有交通銀行的支持,我們干勁足,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把洪興農牧打造成為地方龍頭企業,帶領更多養殖戶走上致富路。”
延伸閱讀
農戶經營融資難 “興農e貸”來幫忙
交通銀行長期關注涉農領域發展,加大涉農領域信貸支持力度,創新開發了服務鄉村振興、支持涉農業務的專屬特色產品——“興農e貸”系列產品。該產品可根據客戶特點,依據基礎信息、實物資產及其他可反映經營狀況、還款能力的信息,通過標準產品或場景定制產品,有效為法人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小微企業主等經營主體,以及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融智融信”服務。
近年來,交通銀行江門分行持續聚焦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通過“興農e貸”給予農業企業資金支持,暢通了農業企業的資金鏈,“貸”動農業企業“活”起來、“跑”起來。
來源:江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