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手机看片369-手机精品在线-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最新出爐!多家理財公司規模大增

2024-08-02 16:12:14

多家理財公司披露最新存續規模,較年初有明顯增長。

日前,浦銀理財、平安理財、青銀理財等公司披露2024年上半年度理財業務報告,南銀理財規模及業績也在母行半年報中詳細披露。對比去年末規模數據,4家理財公司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浦銀理財、南銀理財上半年規模增幅超15%。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在“債牛”行情與“存款搬家”現象助推下,迎來存續規模的持續回暖。日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8.5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2萬億元,增幅6.43%,同比增幅12.55%。

多家機構上半年規模增幅超15%

7月31日,隨著南京銀行披露A股上市銀行首份2024年半年報,該行旗下南銀理財最新存續規模及上半年業績也隨之公布。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南銀理財產品規模超4300 億元,較上年末增幅超15%。業績方面,今年上半年南銀理財實現營收5.59億元,同比增長11.13%,凈利潤3.22億元,同比增長14.9%。

日前,浦銀理財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理財業務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浦銀理財存續規模達11379.2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6.36%。值得一提的是,浦銀理財固收類產品6月末規模為11365.5億元,上半年增長約1865億,增幅達16.41%,固收類產品占其存續規模比例為99.88%。

另一家股份行理財公司——平安理財也披露了上半年理財業務報告。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平安理財存續規模為10402.5億元,較去年末增長約3.19%,其固收類產品規模為10327.7億元,固收產品占存續規模比例較去年末增長0.33個百分點至99.28%。

青銀理財披露,截至6月末,該公司產品存續規模為2085.2億元,僅較去年末增長約4億元。

整體來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日披露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下稱《理財半年報》)顯示,理財公司作為銀行理財市場發行和存續產品規模“主力軍”,在今年上半年增量、增速保持各機構類型前列。其中,31家理財公司6月末存續產品只數2.16萬只,存續規模24.33 萬億元,較年初增加8.27%,同比增加 17.71%,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5.29%。

“債牛”行情推高固收類產品規模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債市持續走牛,銀行理財固收類產品規模增長迅速,成為推高銀行理財市場規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理財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 年 6 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7.63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1萬億元,增幅7%。截至6月末,固收類產品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6.88%,較年初增加0.54 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1.73個百分點。

此外,《理財半年報》顯示,混合類和權益產品的規模仍在縮水。其中,混合類產品6月末規模約為7800億元,較年初減少約800億;權益類規模僅存續約700億元,較年初減少100億元。作為含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混合類、權益類產品規模在上半年占市場總規模比例進一步下降,前者降至2.73%、后者壓縮至僅0.14%。

不過,若從具體產品來看,由于投資經理的資產配置差異較大,各家銀行理財公司的實際兌付收益率差異也十分明顯。

近期多家理財公司披露包括固收、混合、權益類產品的二季度投資報告,在國債收益率、銀行存款利率等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背景下,部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對比而言就顯得較為可觀。

固收產品總體來看,普益標準近期發布的理財市場季報顯示,截至6月末,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的近6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3.43%,環比上漲0.58個百分點;其中,理財公司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產品近6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3.32%,環比上漲0.72個百分點。

以光大理財某理財產品二季報為例,該產品投資經理唐晶瑩回顧二季度產品運作時表示:“二季度以來,基本面延續弱修復的態勢,利率債供給節奏加快,但貨幣政策維持相對寬松的基調,資金面整體保持較為平穩,在此背景下債市表現較好。”

上述投資經理回顧,進入6月份,增量資金入市推動“資產荒”現象愈演愈烈,疊加社融和經濟數據顯示基本面疲弱的基礎仍在,盡管央行提示注意長債風險,但收益率下行的趨勢不減。

權益類理財產品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多數權益類產品表現不佳,仍有一些低波穩定分紅策略的權益類產品在上半年脫穎而出。

例如,光大理財陽光紅300紅利增強理財產品上半年取得年化23%的回報;招銀理財旗下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上半年實現46%的年化收益,近三個月實現28.72%的良好業績。二季報顯示,兩只理財產品均重點布局了低波高分紅的資產,穿透后資產包括中國神華、格力電器等藍籌股以及中國移動、華潤燃氣和貴州茅臺等龍頭公司股票以及穩定分紅資產。

理財規模有望進一步增長

今年以來,債市表現持續火熱,銀行理財因而錄得規模較大增幅。中信建投證券預計,隨著居民投資風險偏好回升、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央行禁止“手工補息”等因素影響,下半年銀行理財有望呈現“逐季回升”態勢,達到34萬億元。

中金公司認為,理財規模短期在存款利率下調和債市表現較好理財回報相對較高的情況下會繼續回升,信用債市場需求也會有所支撐。但是中長期來看,理財和信托合作面臨著整改,以及存量銀行理財規模壓降要求都會對理財增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華泰證券固收團隊則分析認為,向后看,伴隨利率下降,理財投資體驗可能降低,加之理財低波模式有一定弱化,投資者的接受度以及理財規模是否繼續增長值得觀察。

從投資角度來看,展望后市,部分投資經理依舊看好債市,但也有投資人士提示潛在風險。

例如,上述光大理財投資經理唐晶瑩在理財二季報中表示,展望三季度,基本面預計仍維持低斜率復蘇的態勢,外需先于內需修復,地方債供給加速落地、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房地產政策持續加碼或對基本面帶來一定支撐。在當前基本面偏弱的宏觀基礎上和機構資金欠配的大背景下,債市“資產荒”現象仍將延續。

上述報告稱:“同時,央行對于穩利差的訴求較為強烈,因此也會更為重視對長端利率的預期引導,短期內債市波動可能有所加劇,長端利率仍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短期內較難突破前期低點。”

貝萊德建信理財副總經理及首席固收投資官王登峰近期預判,下半年債市整體的邏輯是:長期基本向好、短期基本看好。上半年債券型基金發行回暖,形成較高的配債需求,保險和理財的配置需求持續偏強。未來債牛趨勢不改,但需關注若干回調風險點。例如關注央行政策指導、經濟基本面數據改善和債券供需關系的變化等。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