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手机看片369-手机精品在线-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以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

2024-11-26 14:50:44 來源:銅川日報 作者:郭雷 陳葉

追求美好生活,從來都是人民群眾不變的向往;保障改善民生,銅川的腳步從未停歇。今年以來,銅川市堅持把“為民服務”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做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優化城鄉路網結構、點亮居民幸福生活,讓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多元化養老托起幸福晚年

20241126142053591-45-a5e4c.jpg

“這里的飯菜很好吃,服務特別周到。我在這里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身子硬朗、心情舒暢,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我在這里住他們都很放心。” 

走進位于新區東環路的銅川長者之家,老人們正在膳食餐廳就餐,熱氣騰騰的西紅柿炒雞蛋、清炒時蔬、原湯和香氣撲鼻的油潑手工面,大家端著熱乎乎的午餐,直夸這里服務好。 

10月18日,銅川長者之家,這所由市民政局籌資建設的首家面向社會開放的市級養老服務機構正式開業,秉承“讓長者尊享品質生活”的理念,一開業就吸引了20名老人入住。

銅川長者之家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共設康養床位211張,集“頤養生活+康復訓練+記憶照護+安寧療護”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機構,能夠為不同的老人提供全周期專業照護服務。

銅川長者之家的建成投運只是銅川市全面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銅川市養老服務制度體系的建立,養老服務設施持續增長,兜底保障能力持續加強,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提升。目前,全市有養老機構13家,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67家,農村幸福院285個,累計建成養老床位2169張。

為了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適老化、智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銅川市深入推進智能化養老產品進機構、進家庭,投資300萬元建設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為老人提供助醫、助潔、助行、助浴、助急等各類服務,實現為老服務供給與需求的無縫銜接。

同時,銅川市充分利用生態康養文旅資源,精心打造銅川照金紅色文化、藥王康養健康品牌,實現生活與養老的互補與共生;推進“醫養結合”模式,引導養老資源和醫療資源深度融合,實現醫療—護理—康復—養老一體化服務,基本建立起了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嵌入式15分鐘智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服務需求。

養老既是人生大事,也是民生實事。銅川養老服務體系正不斷完善,從農村到城市,從機構到社區,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養老”變“享老”。

“文化之光”普照群眾生活

熱情的民俗歌舞、活力四射的音樂喜劇、來自非洲的風情鼓舞表演……10月23日晚,第十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絲路·嘉年華“一路同心”惠民巡演暨銅川文化交流活動在銅川劇院舉辦,來自9個國家的130余位藝術家與銅川文藝工作者同臺獻藝,讓現場觀眾領略其他國家的文化風情,感受到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不同的人文藝術特色。

“鼓舞表演《非洲熱浪》中的舞者們跳起傳統舞蹈‘卡杜迪’,敲著歡快的非洲鼓,感覺就像把我們帶到了熱情的非洲大草原。這幾年,銅川多次舉辦類似的活動,把文化盛宴帶到‘家門口’,我們近距離就能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市民李先生感慨地說道。

近年來,銅川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城鄉覆蓋的“文化網絡”越織越密,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觸手可及。

20241126142053630-19-83ad6.jpg

今年以來,全市已累計舉辦的“大地流彩 新國潮”鄉村優秀文化藝術展暨熱土中國行直播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第二屆柳公權范寬書畫藝術展、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青年秦腔演員折子戲展演、第十屆國際絲綢之路藝術節“絲路·嘉年華”巡演活動暨銅川文化藝術交流等十余場高質量文化服務活動,廣受群眾喜愛和歡迎。

此外,銅川還致力于構建全民參與的文化服務體系,積極發動廣袤鄉野、城區小巷的能人參與社區春晚、農民豐收節等活動,讓文化活動貼近百姓生活。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力量參與等多種方式,引入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舉辦文化下鄉、優秀傳統文化“六進”活動、戲曲進鄉村等惠民活動累計560余場次,線上線下累計受惠群眾約21萬人次。

作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銅川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以“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為方向,補短板、強效能、提品質、優服務,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著力打造一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推動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

目前,全市“文、圖、博、美”+“非遺”五大公共文化場館設施齊全,文化館、圖書館達到國家二級館及以上等級占比提升至50%,銅川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五星級圖書館。銅川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成并對外開放,銅川市群眾藝術館和銅川美術館遷至新址后,場館條件大幅改善,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全市共有公共文化場館60個,城市書房、便民書屋、文化小院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97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38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30個。

優化路網助力民生改善

11月7日上午,陜建機施集團承建的玉皇閣二號特大橋實現全幅貫通,為項目按期完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玉皇閣二號特大橋及引線工程是銅川市重點工程,全長5.911公里,其中二號特大橋全長1817.5米,采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是連接銅川新區與周邊區域的重要通道。

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銅川市交通網絡,緩解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形象。同時,該橋還將促進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銅川市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網絡,不斷推進西延高鐵銅川段項目建設、玉皇閣二號特大橋項目建設、西延高速耀州立交和G210宜君縣城過境公路建設等,同時,抓緊實施周金公路、惠陳公路,旨在進一步推動城市外環線連通,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1126142053635-83-0cc82.jpg

政通人和,路通業興。路網暢通為城市發展奠定基礎,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也打通了服務沿線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生活越來越美好。

“自從‘四好農村路’修到了村里,原先少見的外地商販紛紛上門收購,蘋果的‘身價’立馬不一樣了。”宜君縣果農老寇感慨:“道路通,百姓富!”

近年來,銅川市不斷優化農村交通路網,持續改善農村交通環境,由窄變寬、由線成網、由通到暢、由暢到美的鄉村公路,串聯起城鎮鄉村、農業基地、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為鄉村振興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條件,農村路成為群眾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十年間,銅川市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4個,率先在全省實現全域達標;創建市級示范鎮20個,縣級示范村14個。新改建縣鄉公路、旅游路、產業路972公里,將全市16個3A級及以上景區打通串聯,形成“六放射九縱十五橫”的農村公路主骨架網。農村路網不斷延伸,出行條件便捷高效。全市共建立五級以上客運站30個,農村公交74條,通村班線269個,覆蓋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點363個,打通了名優產品下鄉、土特產進城“最后一公里”。

建好農村路是基礎,管好、護好、運營好尤為關鍵。近年來,銅川市大力推進農村公路養護機械化,為各區縣農村公路管理部門購買養護機械設備77臺件。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和經常性養護均實現常態化長效化。建成市、縣兩級信息化管理平臺,形成農村公路基礎數據“一個庫”、養護管理“一張網”。銅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榮獲全省“十三五”農村公路“好路杯”銅杯。目前,全市農村公路“路長制”實現全覆蓋,共設路長615名,設立縣道公示牌76個、鄉道公示牌144個、村道公示牌847個,增設農村公路沿線休閑景點、綠化節點、停車觀光區等配套設施建設,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