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一場場滌蕩心靈的理論宣講,一次次情暖人心的實踐活動,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先進典型,一幅幅文明有禮的溫暖笑容,銅川,這片紅色沃土上孕育出的“好人之城”,始終不乏文化的浸潤、精神的傳承。這種傳承來源于藥王孫思邈“大醫精誠”的醫德思想和大書法家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的道德風骨;來源于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播下的紅色文化種子;來源于中國好人村王家砭村、全國道德模范張水珍等銅川市涌現出的道德典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李書磊強調“要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提高全民族文明程度?!?/span>
近年來,銅川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積極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一幅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引領”“引導”
文明培育鑄就“好人之城”
10月13日下午,一名7歲女童不慎落入2.6米深的水池中,孩子的母親發現后,立馬跳入水中,母女二人在水中掙扎,情況萬分危急。一名約50歲的男子毅然跳入冰冷的水中,在周圍群眾的幫助下,成功將母女二人救上岸。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雖職業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銅川好人”。
先進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鮮活的價值觀。
一直以來,銅川市堅持抓好典型選樹,凝聚榜樣力量,共建幸福銅川,讓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風充盈每個角落。如今,做好事在銅川已經成為市民的自覺習慣,成為“好人之城”的標配。
建立網上銅川好人館,“好人事跡展示一條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廣場等宣傳陣地。成立道德模范宣講團,舉辦“德潤銅川·榜樣力量”“六進”宣講活動、文藝演出1000余場次,出版《德潤銅川》書籍,廣泛宣傳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先進事跡。《堅持以文化人 厚植德治沃土 助力平安銅川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在第八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上作交流,受到中央政法委領導充分肯定。
目前,全市共有4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47人(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121人榮登“陜西好人榜”,全市中國好人、陜西好人上榜率位居全國、全省前列,學好人、做好人、頌好人之風日漸濃郁。
禮遇有德之人,讓德者有所得。銅川市積極落實禮遇和幫扶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兩個《辦法》,設立公民道德建設基金,推出免費游覽本市景區、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等禮遇制度。重大活動、重要節日邀請道德典型參加并走訪慰問,建立和完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信息庫,真正樹立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
立德樹人,在青少年心中種下信仰的種子。
銅川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精神,廣泛開展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活動,全市共推選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2名、全國孝心少年1名、全國媒體最關注孝心少年2名。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實現全覆蓋,全省優秀等次占比高出省內平均水平?!冻礁杞o黨聽》講解視頻進入全國優秀作品選,創編《照金這片天》舞臺劇,兒童電影《閃亮的軍號》在全國公映。
“走心”“走新”
文明實踐幸福群眾生活
參觀革命遺址、了解紅色故事,紅色旅游“圈粉”游客;鍛煉、健身、看演出,整合資源,“點亮”群眾幸福生活;理論宣講、科學宣傳、移風易俗等文明實踐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銅川,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火熱開展的場景處處可見,“文化雨露”滋潤群眾心田。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
銅川市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綜合體)“四級”機構建設全覆蓋,廣泛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等活動2萬余場次,組織開展科技科普、文化下鄉、法律援助、醫療救助等文明實踐活動3萬場次。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賦能”躍升的方法路徑,統籌教育、文化、科技等部門力量和資源,創新開展文明實踐“銅”行動系列活動500余場次。推出具有特色文明實踐品牌項目124個,3個案例入選陜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優秀案例匯編,《四措并舉推動文明實踐“深下去”“實起來”》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發。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
銅川市深入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持續加強示范村建設,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全市359個行政村村規民約全覆蓋。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星級文明戶”參評率達到100%。成功舉辦“書寫七十五載輝煌成就 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銅川市農民書畫作品展,凝聚了鄉村振興建設的強大文明力量。
“常態”“長效”
文明創建涵養時代新風
重新鋪設的水泥路面,改造升級的房屋管網,粉刷一新的樓體墻面……變美了的小區真正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由內而外散發出新活力。
說起小區變化,居民們最有發言權。在耀州區華原小區,居民紛紛夸贊小區的新變化。這些變化得益于銅川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通過城市“微更新”換得百姓“大幸?!?。
美美與共,激發精神文明建設之“力”。
2020年11月被表彰命名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后,銅川市委、市政府突出為民惠民工作導向,堅持機構不撤、經費不減、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練“內功”、補“短板”,提“顏值”、增“內涵”,滿足人民對“美美與共”生活的向往。全市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73個、各類市場46個、背街小巷300余條,整治凌亂線纜98.2萬米。全國文明城市鞏固提升工作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工作經驗入選中央案例匯編,先后多次在中央文明辦調研、全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培訓班上作經驗交流發言。市民群眾對創建活動成效滿意率達到99.2%。
從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到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生活美”,從“外在美”到“內涵美”,銅川文明細胞不斷激活。全市累計評選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27個,市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525個。
文明花開香滿園,同心掬得滿庭芳。全市212個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綜合體)結對共建,達到了全覆蓋。如今,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綜合體),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如火如荼開展,逐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田。
“煥發”“煥新”
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
10月11日,以“尊老敬賢愛親 薪火傳承文明”為主題的2024年全國“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主場文化活動在銅川市舉辦,數百位老人獻上太極拳表演,新時代好少年分別為全國道德模范、抗美援朝老戰士、全國勞動模范等先進典型獻花,充分營造了社會各界崇尚英雄、學習模范、關愛老人的濃厚氛圍。
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基本原則。
銅川市緊密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節日,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示范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人們感悟中華文化魅力、汲取豐厚道德滋養。積極開展“文明實踐‘銅’行動—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主題文明實踐活動340余場次,參加群眾2萬余人次。精心舉辦“月滿神州‘銅’頌華章—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示范活動,在線觀看近20萬人次。高標準承辦2024年全國“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主場文化活動,聯動開展主題活動800余場次,全網流量達2000萬,全面掀起了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熱潮。中央、省委對銅川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給予了肯定。
以文明筑夢,沐新風前行?;赝哌^的足跡,銅川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每一步都堅實有力;眺望未來的征途,銅川市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在更深、更精、更細、更實上下功夫,著力打造全域“文明版圖”,著力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著力培育時代新風新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銅川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銅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