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權益市場持續回暖,理財公司布局含權產品的步伐明顯加快,打新策略也成為業務布局的新方向。
業內人士表示,理財公司在布局權益市場時,除了運用多資產、多策略工具設計產品外,還應關注權益投研團隊、投研體系、風控體系的建設。
打新策略關注度上升
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隨著股市回暖、新股上市后賺錢效應突出,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的打新策略開始增多。
普益標準研究員楊國忠表示,打新策略是銀行理財發展早期最主要且熱門的權益投資策略。2020年之后,打新策略又頻繁出現在理財產品中。今年1月,證監會主席吳清提出,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等方面,給予保險資管、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積極支持相關資金投資入市。整體來看,受制于銀行理財投資者的低風險偏好和新股上市節奏,打新策略對理財市場的影響不會很明顯。
一位資深銀行理財分析師表示,雖然目前新股發行規模和打新收益較注冊制初期明顯下滑,但在廣譜利率持續下行的環境下,打新策略作為權益投資策略,仍具備一定吸引力。與此同時,打新策略也在進化,不同的機構也開展差異化競爭,如參與北交所打新、指數增強型打新等。預計隨著IPO逐步實現常態化,新股發行的速度將有所回升,打新策略值得關注。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認為,銀行理財參與打新,可以為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資產,增加市場流動性。同時,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可以更好地平衡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特征。
理財公司積極布局含權產品
除了在理財產品中運用打新策略,含權產品也是理財公司抓住股市行情的重要工具。
中國理財網信息顯示,3月以來,興銀理財富利興成阿爾法一個月持有期2號混合類理財產品、陽光橙安盈增強5期(封閉式)、農銀理財農銀同心·靈瓏優選配置第143期理財產品(優享)等多只含權理財產品密集上架。截至目前,市場上理財公司待售的混合類及權益類理財產品達278只。
談及理財公司積極布局含權產品的現象,王鐵牛分析認為,政策方面,今年1月,多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通過一系列措施引導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提升市場穩定性和長期性。市場方面,今年以來伴隨經濟復蘇、股市回暖,更多投資者開始關注權益類資產,進一步推動了含權理財產品的發行和銷售。市場競爭方面,銀行理財公司通過布局含權理財產品,不僅可以滿足投資者對多元化投資的需求,還能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上述資深銀行理財分析師也認為,理財公司積極布局含權產品,既是符合政策導向、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主動選擇,也是提升收益競爭力、優化客戶結構的戰略需求。
據他分析,第一,低利率環境下,傳統固收理財面臨較大收益壓力。2025年開年,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僅為1.69%,截至3月14日為1.86%,今年以來均在1.9%以下。隨著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理財產品僅靠票息收益較難達成業績基準,需要通過多元資產配置提升產品收益。第二,2025年權益市場逐步回暖,政策倡導理財資金參與權益市場,疊加貨幣政策寬松預期,權益類資產成為理財產品獲取收益彈性的重要來源。第三,理財產品投資者結構出現一定分化,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占比有所提升,布局含權理財產品也有助于優化客戶結構。
“從去年秋季開始,監管著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也出臺了一些支持政策。在各種政策加持下,今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較好,理財公司的混合和權益類產品收益普遍不錯,增強了理財公司布局含權產品的信心。”楊國忠稱。
多策略、多舉措布局權益市場
受訪機構和人士認為,理財公司在布局權益市場時,除了運用多資產、多策略工具設計產品外,還應關注權益投研團隊、投研體系、風控體系的建設。
產品方面,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觀察到,目前,部分理財公司正積極謀劃權益類指數產品,部分理財公司的“固收+權益”類產品正在積極提高權益類產品的倉位。
“除直接參與外,理財公司還可以通過參與可轉債、發行指數型產品等方式布局權益市場。”上述資深銀行理財分析師稱。
“理財公司還可以通過創新產品來布局權益市場,有理財公司在布局高存款配置低波動類、跨境理財、ESG主題類等特色產品,還有理財公司計劃未來推出黃金策略、REITs策略等類產品,進一步豐富產品線。”王鐵牛表示。
他認為,理財公司在布局權益市場時應持續提升權益投研團隊的綜合實力,例如,借鑒公募基金、券商等資管機構的成熟經驗,完善權益投資的投研體系、風控體系和績效體系;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構建一體化的數字化投研平臺。同時,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往往較低,理財公司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讓客戶充分了解含權資產的特性,引導投資者更好地進行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