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收官,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榜單出爐。截至3月31日,全市場8051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超七成收益率收正,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A以60.26%的收益率居首,含該基金在內,6只產品一季度收益率超50%。聚焦績優產品最新披露的年報,多只產品重倉股中踩中人形機器人熱點。有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破曉之年,不過,投資者也應深入了解和研究該行業及工具型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再作出投資決策,同時,也要注意適當分散投資。
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全市場8051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超七成產品實現正收益。在二級分類下,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靈活配置混合基金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64%、4.57%、2.52%。
具體到產品來看,今年一季度,共計6只基金收益率超50%,38只基金收益率超30%。其中,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A/C以60.26%、60.03%的收益率位居第一、第二名。緊隨其后,平安先進制造主題股票發起式A/ C、永贏先進制造智選混合發起式A/C收益率均漲超50%,相關數據依次為53.65%、53.43%、52.32%、52.16%,排在第三至第六名。
此外,位列榜單前十名的還有前海開源嘉鑫混合A/C、中航趨勢領航混合發起式A/C,一季度收益率分別為48.84%、48.78%、45.64%、45.43%。
在多只產品收獲亮眼業績的同時,也有11只主動權益類基金跌超20%,其中,財通成長優選混合C跌幅達24.58%,暫時墊底。至此,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首尾已相差84.84個百分點。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表示,一季度超七成主動權益類基金實現了正收益,整體表現較佳,特別是布局了人形機器人、AI的基金表現較為亮眼,占據前十名中的絕大部分席位,這也說明績優基金布局相關行業的特征較為明顯。
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基金經理閆思倩在年報中表示,新能源相關制造業涉及成長方向較多,比如新能源汽車企業,新的技術和業務升級包括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AI能源相關等。預計2025年碳中和仍是全球發展趨勢,能效提升、智能升級、制造業升級、低碳環保等,是基金關注的重點。整體大盤機會較好,宏觀經濟基本面需要更多的經濟政策支持,科技成長仍是長期景氣賽道,2025年將繼續尋找新能源、電動車、碳中和相關產業鏈投資機會。
此外,一季度收益率超50%的平安先進制造主題股票發起式A/C、永贏先進制造智選混合發起式A/C的前十大重倉股及最新披露的隱形重倉股中也均關注了人形機器人。
永贏先進制造智選混合發起式“舵手”張璐表示,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破曉之年——關鍵詞是定型與量產。不過,張璐也提示稱,人形機器人作為一個高成長性板塊,難免會伴隨較大的市場波動。面對人形機器人這樣一個具有長期向好邏輯的賽道,單純地追高或在市場波動時恐慌離場都不是最優策略。投資者在初次接觸相關行業時,不妨將其納入關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該行業及工具型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時再作出投資決策,同時,適當分散投資。
而從上述提及的一季度收益率暫居末位的財通成長優選混合基金持倉情況看,2024年年報中,其前十大重倉股及隱形重倉股出現較大“換血”。基金經理金梓才表示,2024年全年重倉海外算力板塊,前半段較為看好出海板塊的投資機會,四季度增配了不少消費品種。
在楊德龍看來,人形機器人是“AI+消費”最好的落地場景,未來發展空間較大,建議投資者可以在調整期積極布局相關股票或者主題投資基金,抓住產業中長期發展機會。預計2025年將會迎來結構性牛市的行情,科技股上漲之后也會帶來較強的賺錢效應。
公募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大手筆分紅。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募分紅總額達675.87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457.51億元增長47.73%。
具體來看,一季度已有7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分紅金額超10億元。其中,華夏滬深300ETF的分紅金額高達26.83億元,位居分紅榜首位。嘉實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則分別以24.61億元、15.92億元的分紅金額緊隨其后。
此外,還有中銀豐和定開債、華泰柏瑞紅利ETF、華夏鼎豐債券、中銀睿享定開債在一季度的分紅金額超10億元,分別為15.02億元、10.28億元、10.16億元、10.01億元。而2024年同期,僅有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分紅金額超10億元。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表示,基金大手筆分紅,一方面可能是基金管理人希望通過分紅留住投資者,讓投資者分享到基金分紅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基金管理人通過分紅控制管理規模,提升產品競爭力,也不會影響原有的資產組合結構。
當前,公募一季度規模尚未披露,若結合2024年末的規模來看,數據顯示,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0ETF的規模分別為1640.08億元、1563.89億元、1017.5億元。同期,規模超千億元的指數基金共有6只,其中華夏滬深300ETF排名第三,嘉實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0ETF分別排名第四、第六。
若從細分類型來看,債券型基金仍是分紅“主力軍”。數據顯示,一季度債券型基金累計分紅金額達530.8億元,占全部基金分紅金額的比例達78.54%。2024年同期,債基的分紅金額也達403.34億元,占比達75.99%。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也提到,公募大手筆分紅主要得益于資本市場的高收益,在獲得收益的基礎上分紅給持有人,能幫助投資者“落袋為安”。同時,部分基金分紅也是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在達到一定條件下,必須分紅。
來源: 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