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手机看片369-手机精品在线-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指增基金申報忙!年內成立數同比增超500%,后續有望成行業發力重點

2025-04-25 10:17:58 作者:郝彥

在年內場內ETF快速發展的同時,作為場外指數基金的“Plus版”,指數增強基金也頻頻上新。據了解,年內指數增強基金成立數量已同比增超500%。發行市場情緒升溫,但從存量產品規模來看,這類產品的知名度并不高。在場內ETF已突破4萬億元的節點下,指數增強基金最新規模則為2175.96億元。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場外個人投資者對指數增強基金的需求潛力較大,規模增長空間仍存,相關產品或是行業未來布局的方向,對于公募而言比拼長期超額收益是關鍵。

公募爭相布局指增基金

指數化投資發展駛入快車道,指數增強基金也成為多家公募爭相布局的賽道。近日,興證全球中證500指數增強、國泰君安中證全指指數增強、招商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指數增強發起式等產品相關上報材料均已被中國證監會接收。

近一年來,中證A500指數、科創綜指等指數新標的相繼面市,除了成為ETF新品的“必爭之地”,也獲指數增強基金組團布局。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指數增強基金共計31只(份額合并計算,下同),其中23只產品在2025年成立。

3月27日,博道基金、安信基金、國泰君安資管、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天弘基金等11家基金管理人上報的首批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拿到監管批文。當前,天弘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已于4月22日成立,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為13.32億元。

整體來看,據中國證監會官網,截至4月24日,年內共有68只指數增強基金上報,較去年同期的19只同比增長257.89%。另據Wind數據,截至4月24日,年內共有39只指數增強基金成立,較2024年同期的6只產品同比增長550%。其中,博道基金已成立3只指增產品,招商基金、華夏基金、鵬華基金、泓德基金旗下各有2只指增產品成立。

鵬華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蘇俊杰表示,今年以來指數增強產品整體發行數量不少,可以看到各家公募在布局偏中長期的賽道,從業績開始做持營,這是慢慢做大的過程,這類品種更像是長跑賽道。

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李笑薇坦言:“ETF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平臺性特征,因此在發行階段集中公司資源鋪就賽道是主流做法。對于指數增強產品而言,其中還有不少實現超額收益的部分,因此先發優勢的影響沒有那么大,關鍵仍是有長期被投資者認可的業績?!?/p>

年內已成立3只指數增強產品的博道基金同樣看好相關產品的布局機會。博道基金量化投資總監楊夢分析稱,“從規模上看,指增產品的超額收益是有波動的,不像ETF是純復制指數,投資者還要面臨對業績和方法論再認知和再觀察的過程。但在指數工具化的大浪潮下,投資者對于基金產品風格清晰的需求也是越來越旺盛的。而要在指增賽道上做好,所需要的資源稟賦也是我們通過差異化的競爭可以體現出優勢的地方。因此對于中小型公司,如果想在指數化浪潮中有差異化的一席之地,指數增強基金是非常重要的陣地”。

規模發展空間仍存

事實上,若追溯國內的第一只指數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也同樣是一只指數增強基金,成立于2002年。

雖然在同類產品中奪得先發優勢,且當下發行市場熱情明顯升溫,但是從存量產品規模來看,這類產品知名度并不高。在年內ETF突破4萬億元的時間節點,指數增強基金則表現得不溫不火。具體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場669只指數增強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的總規模為2175.96億元。

其中,規模最大的為易方達上證50增強,達189.38億元,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規模超百億元的指數增強基金。同期,富國滬深300增強、興全滬深300指數增強、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富國中證500指數增強、華夏中證500指數增強的規模也超過50億元。

回顧過去幾年,指數增強基金規模逐年增長,由2021年末的1539.52億元增長至2024年末突破2000億元,達2030.77億元。

李笑薇表示,近年來,場內ETF規模爆發式增長,場外基金規模也有增長,但相對緩慢。美國、日本市場在被動指數發展過程中,場內ETF和場外指數基金幾乎是同步發展。而美國市場場外指數基金的優勢,在中國A股市場的場外基金上同樣可以看得到。

“相對于ETF,指數增強基金能夠更好匹配各類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求。有著起投門檻低、以公允凈值進行申贖、定投長期投資功能完善等方面優勢。A股市場有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指數增強基金結合了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的優勢,能滿足投資者對被動投資和超額收益的雙重需求,因此,場外個人投資者對其的需求潛力較大,是行業未來布局的方向?!崩钚北硎尽?/p>

比拼長期超額收益是關鍵

業績表現看,指數增強基金長期收益較為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數據可取得的663只指數增強基金中,278只在年內錄得正收益。其中,創金合信北證50指增的凈值增長率暫居榜首,達31.16%。若拉長時間至近5年,168只基金中,則有超九成產品實現正收益。其中,3只基金收益率漲超70%。

在長期業績表現較佳,個人投資者需求潛力有望迎來增長的同時,業內認為,指數增強基金仍有部分難題待解。在中金基金量化指數部負責人耿帥軍看來,指數增強基金發展仍有“看不懂、看不上、拿不住”三大痛點,賽道首要任務是解決投資者看不懂的疑惑。同時,部分投資者更愿意選擇權益基金博得高彈性,使得指數增強基金賽道沒有迎來較大關注。此外,指數增強產品更要求投資者有長期投資心態。未來,寬基是做好指增最重要的基石,通過增強的方式再獲取超額收益,是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同時,行業要在投教、管理過程中發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

國泰君安資管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胡崇海指出,未來,做超額收益擁有可為的空間,但同時也要追求以穩定的輸出,優化客戶持有體驗。“這倒逼著基金管理人不斷迭代模型,做出更有競爭力的超額收益。只要超額收益是可預期的、可復制的,就會形成累加效應,團隊還應該不斷精進,做好自身全系列的指數增強產品。”

楊夢也表示:“當前A股市場,指數增強基金還有比較豐富的超額收益空間,未來大家比拼的并不是誰階段性業績更好,而是超額收益長期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背后需要對模型細節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迭代?!?/p>

整體來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評價,指數增強基金成立數量大增,市場競爭在未來可能更加激烈。如果市場環境持續改善,未來指數增強基金的規模、業績增長表現將值得期待,市場環境、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能力與指數增強基金表現呈現出正向關系,只有打造出特色產品、提升資產配置能力,才能增強基金競爭力。

(來源:北京商報 )

責任編輯:朱希杰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