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一手連著實驗室,一手連著生產車間,是打通技術和市場的關鍵角色,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尤其是領軍企業,理應肩負起科技創新領頭羊的責任。
領軍企業往往具有強大研發實力、核心技術優勢、高市場占有率和行業影響力,是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力量。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整體升級,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廣汽埃安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構建高效供應鏈體系,零部件生產與整車制造緊密協同;新希望集團和華中農業大學共同培育高蛋白玉米,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近年來,一批領軍企業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共享技術,帶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在技術攻關、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與此同時,有些領軍企業在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創新主導權不足,導致研發方向和市場需求存在脫節;有些領軍企業之間溝通機制、共享機制不完善,出現聯手反而失手的現象,這些都影響了領軍企業創新引領作用的發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更好發揮龍頭作用,領軍企業要當好科技創新的“發動機”。領軍企業不能滿足于“追趕式”創新,要做“定義式”創新,因此,增強自身創新能力尤其重要。比如,在資金方面,要確保充足穩定的長期研發投入,不短視于當下市場回報,加強對基礎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向創新鏈前端延伸;在人才方面,要完善薪酬績效、評價考核和容錯機制,吸引和培育技術骨干、復合型人才、國際專家,激發其創新積極性。通過多措并舉,爭取率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扮演好創新決策主導者的角色,帶動原創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引領技術演進方向。
要當好產業轉型的“風向標”。領軍企業要向國家所需上轉,錨定國家重大戰略,敢于“揭榜掛帥”參與重大科技任務,敢于承擔高風險、長周期的科研項目;要向發展所需上轉,前瞻性布局新興產業,主動淘汰落后產能;要向市場所需上轉,積極拓展新業態新模式,找到新的增長點,不僅滿足市場需求,還要創造和引領市場需求,引領產業升級。
要當好促進協同的“吸鐵磁”。領軍企業具有較強的行業號召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一方面要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構建創新聯合體,建立長效穩定的合作機制,發揮比較優勢,開展產學研融合攻堅,加速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的轉化銜接。另一方面要發揮“鏈主”作用,拉動上下游企業協同開展技術攻關,形成“大企業搭臺、小企業創新”的良好生態。比如,大企業搭建數字化平臺,面向中小企業共享資源和能力,切實幫助中小企業降低創新成本,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