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舉措》)。
從宏觀規劃到具體實施,從政策引導到制度保障,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銀行業支持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5月2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要進一步提高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
推動科技與金融“精準匹配”
一組數據直觀反映出目前銀行業支持科技創新所取得的積極成果。
據介紹,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連續3年增速超過20%;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6.3萬億元,增速遠超貸款平均增速;銀行與企業簽訂的設備更新貸款規模達到1.2萬億元。
“當前,銀行業正在通過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為科技企業提供精準、快速、全面的金融支持,加快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敝袊]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同時也要看到,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仍然面臨著不少難點堵點。
“銀行對新興產業的理解有限,專業服務和創新金融產品供給不足,難以精準匹配科技企業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資金需求。”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綜合來看,科技企業獲得貨幣信貸支持難,核心在于抵押擔保難、風險評估難、產品適配難和服務鏈條不完善等問題,需要政銀企多方協同破解。
多數受訪專家均認為,目前,科技金融的落地難點在于“精準”二字不易實現。
“如何精準對接和滿足科技企業融資需求,這是銀行機構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敝袊y行研究院研究員葉懷斌表示,一是對科技型企業的貸款支持,要與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相匹配、與企業現金流期限相匹配;二是對普惠小微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要提升金融服務的可觸達性,并充分考慮小微企業對資金成本的接受度;三是對專精特新制造業的支持,要精準識別企業融資需求,創新信用增信方式。
發揮專項機制的保障作用
朱鶴新在提到“要進一步提高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時強調,這一方面體現在貸款投放規模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再貸款要繼續發力;另一方面,在服務上要繼續發力,銀行要深化科技信貸服務的能力建設。
《若干政策舉措》提出,建立銀行信貸支持科技創新的專項機制。專家認為,專項機制的建立是深化能力建設的重要保障。
“專項機制的設立對于保障科技創新信貸支持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制度化安排,明確科技創新信貸的業務標準、風險管控和激勵約束,有助于提升銀行對科技創新企業的識別服務能力,破解‘看不懂、評不了、貸不出’的痛點?!痹鴦偙硎尽?/p>
例如,《若干政策舉措》提出,制定科技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企業識別標準,建立科技型企業推薦機制,便利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精準有效提供支持。專家認為,通過制定清晰的科技企業認定標準與名單推送機制,能夠幫助銀行精準鎖定具有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的企業,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再如,《若干政策舉措》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探索較長周期的科技創新貸款內部績效考核方案,建立盡職免責機制。專家認為,將科技金融業務納入考核體系,將激勵銀行加大對科技企業的信貸投入力度,提升科技金融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體來看,這些措施有助于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鏈條,形成從企業識別、風險評估到信貸管理全流程的專業化支持體系,為科技創新提供更有力、更精準的金融保障?!痹鴦偙硎?。
理順銀行內部貸款開展機制
目前,從銀行內部來看,對科技創新的貸款開展仍有堵點需要打通。
“一些銀行的內部激勵機制尚不健全。銀行對支持創新的業務團隊缺乏差異化激勵,過度追求零不良率,使基層客戶經理不敢‘放貸創新’,制約了銀行的服務創新能力?!痹鴦偙硎?。
《若干政策舉措》提出,引導金融機構根據科技領域項目融資特點,進一步理順內部貸款開展機制,按照風險可控、合規透明、財務可持續原則,合理確定貸款價格和期限、考核激勵要求等,支持科技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銀行機構類型、大小各有不同,支持科技創新無疑需要立足于自身條件和能力。受訪專家認為,不同類型機構需要協同起來,形成合力。
政策性銀行應發揮逆周期調節和引導作用,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通過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推動科技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和原始創新,完善“政策+市場”協同聯動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科技創新。大型商業銀行則應發揮網絡覆蓋和資源優勢,完善專屬信貸產品和服務方案,主動對接重點科技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健全風險緩釋與投貸聯動機制,用好科技金融子公司和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批量化、專業化支持能力。中小銀行可以靈活調整業務重心,深耕區域產業鏈和細分科技賽道,創新“信用+股權+產業”金融服務模式,加強與政府平臺的合作,共享信息升維風控,打造本地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務生態。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