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發布資本市場不實信息,近日,“愛股票APP”“價值發現者”“杰克船長宏觀策略”等一批自媒體賬號被國家網信辦會同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處置關閉。
監管部門的再一次出手,彰顯出對股市謠言“零容忍”、不給謠言容身之地的態度,折射出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決心。
股市謠言由來已久,近來又有新變化。手段更隱蔽:借助AI技術的加持,語音模擬、人臉替換、場景生成等手段層出不窮,“有圖有真相”。傳播更迅速:只需動動手指編輯發送,就可批量生產似是而非的“小作文”,一經抖音、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傳播,即形成病毒式發酵。內容更迷惑:發布轉融通、融資融券有關制度安排等不實信息,散布有關量化基金監管政策謠言……越是投資者關心、越是重要敏感的話題,謠言造得越是煞有介事,越容易擾亂人心。
無利不起早,謠言的背后往往寫滿“生意經”。從監管查處的情況來看,有的想方設法散播虛假信息、炒作不實熱點,是為獲取點擊量和閱讀量,用流量牟取不正當收益。有的發布虛假信息,旨在蠱惑其他投資者跟風交易,引發恐慌性拋售或非理性追漲,從而操縱市場,坐收漁利。有的以獨家消息為誘餌,吸引投資者入會加群,違規提供個股推薦、行情預測、信息咨詢等服務,收取各種高額費用。重重套路之下,完成了流量變現,形成了非法收割的利益鏈、產業鏈。
無論是為獲取流量,還是牟取非法利益,造謠傳謠的危害有目共睹。資本市場是“信息+信心”市場,謠言的招搖過市不斷透支市場信任、消耗投資者信心,導致真正有價值的信息被漠視、被質疑,扭曲資本市場價格信號,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影響市場正常功能發揮。
謠言如同雜草,只有除草的速度足夠快,才有可能遏制其蔓延瘋長。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形成合力,以共治推動根治。平臺機構要不斷優化算法推薦、日常監測等技術,更精準識謠辟謠,更迅速防謠止謠,讓流量流向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上市公司要第一時間回應不實信息,加強信息披露,讓謠言止于公開、止于透明。監管部門要保持高壓態勢,對于惡意編造、傳播謠言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實施者一追到底、連根拔起,以重拳懲治激濁揚清。
一篇篇股市“小作文”的反轉,一次次監管部門的重拳出擊,也給投資者帶來警示:投資者應增強辨識能力,面對網絡上的只言片語、語音視頻,不盲目作判斷、不輕易下結論,面對來源不明的所謂“權威消息”“獨家信息”,勿一味迷信、聽風就是雨。擦亮眼睛,多一些求證和思考,多一些小心和審慎,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避免成為被操控和收割的對象。
當前,穩住股市被放在重要位置,是穩經濟、穩預期的重要抓手。一個活躍穩定的股市,有賴于真實透明的信息環境,有賴于風清氣正的交易氛圍,唯有平臺強化責任意識,有關部門提高違法成本,投資者保持理性冷靜,方能合力斬斷股市謠言利益鏈,更好地穩市場、穩預期、穩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