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小作文”,說白了就是股市謠言。造謠者可不是吃飽了沒事干,而是希望通過偽造政策文件、研報截圖、內幕消息等內容,博取關注、吸粉引流,或是利用信息差不當牟利。過去,有“自媒體”以此收割流量,有企業以此打壓競爭對手,還有人以此操縱股市,肥了自己口袋,傷害了投資者利益,破壞了資本市場正常運行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小作文”的表現形式與技術工具的發展密切相關。近幾年,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以及“自媒體”、直播等行業的發展,“人人都有麥克風”,且“麥克風”的音量越來越大,市場噪音的影響也愈發凸顯,“小作文”引發“大震蕩”時有發生。目前,更有人利用AI作惡,如股票“黑嘴”通過虛假語料誤導大模型作出錯誤回答,再將其傳播擴散坑騙散戶,繼而干擾甚至操縱個股市場交易。也正因此,整治“小作文”,互聯網平臺的責任與能量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在加大對“小作文”的打擊力度,比如,對劉某等股市“黑嘴”操縱股價行為罰沒3.34億元,引發弘信電子股價大跌的“小作文”造謠者被行政拘留。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嚴格公正執法司法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對于通過編傳‘小作文’等虛假信息擾亂市場秩序、損害他人權益的行為,受害人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明確“小作文”構成犯罪可追刑責,進一步提高違法成本,傳遞出常態化嚴打“小作文”的堅決態度。
至于投資者索賠,其實證券法也有類似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不過在司法實踐中,面臨立案難、開庭難、判決難、執行難等困境。類似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還需要相關部門深入探索解決,同時利用新興技術手段,深挖“小作文”背后的利益鏈條,加大對違法主體的處罰力度,形成有效震懾。
我國資本市場以散戶為主,股市“小作文”層出不窮,也與投資者“羊群效應”等非理性因素有關。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者增強審慎意識,提高辨別能力,以免成為謠言的推波助瀾者,也是凈化資本市場環境的重要一環。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