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農村商業銀行在金融助農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金融監管部門提出,深化“三農”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增強“三農”重點領域金融供給、持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質效等具體要求。未來,農村商業銀行如何按照“支農支小”的定位,積極扎根基層,為“三農”“小微”提供金融服務?
增強“三農”金融供給
金融是農村經濟的源頭活水,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進一步加大普惠金融支農力度。據悉,增加后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支農支小再貸款總額度將達到3萬億元。
今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扎實做好2025年“三農”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出,深化“三農”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增強“三農”重點領域金融供給、持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質效等具體要求。
在政策的指引下,各地農村商業銀行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金融服務工程,承擔了浙江省二分之一的農戶貸款和四分之一的涉農貸款。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轄內長興農商銀行副行長羅杰表示,該行優化服務流程,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為春耕生產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貸款總額為7.3億元。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轄內新昌農商銀行圍繞水產養殖需求,推動石斑魚養殖、加工、銷售全鏈條協同發展,并提供1億元專項授信,助力石斑魚全產業鏈融合。
天津農商銀行將金融服務春耕備耕作為當前重點工作,今年年初印發了2025年春耕備耕金融服務工作方案,明確具體工作舉措和實施路徑,并制定專項信貸政策,安排專項信貸資金,持續創新優化“三農”金融產品供給,暢通金融服務渠道,多措并舉做好農田水利、農機農資供應、育種等春耕備耕金融服務,建立信貸業務“綠色通道”,對農業龍頭企業、春耕備耕等鄉村全面振興重點領域貸款優先受理、優先辦結,確保信貸投放及時到位。
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從多方面發力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在鄉村建設方面,該行積極推廣“鄉村建設貸”系列產品,強化對適度規模經營、高標準農田、鄉村道路以及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的建設服務,推動全年全行業鄉村建設領域貸款投放不低于500億元。在支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上,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建立“一項目、一方案、一團隊”專班服務機制。此外,該行還大力支持農業強省建設,主動服務種業振興行動,高效服務“種糧一體化”生產經營機制推廣工作,大力支持農業產業鏈升級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謝玲紅表示,未來,農村商業銀行應調整優化內部政策、流程和產品,優先支持支農支小的薄弱環節,如特色產業培育、農民創業就業等。相關部門要加快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的涉農信貸擔保體系,改善農村金融風險補償環境。向農商銀行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農商銀行支農支小效率。
提升服務“小微”質效
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關系小微企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關系民生福祉。2025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3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3.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7955億元。
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決扛起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光榮使命,做強做優始終伴隨中小微企業成長的伙伴銀行。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差異化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浙江農商聯合銀行積極引導浙江省農商銀行系統更好發揮服務民營小微、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浙江發展的核心職能,進一步做實“民營小微伙伴銀行”。2024年以來,該行啟動實施了浙江農商銀行系統“民營小微金融滴灌工程”五年行動計劃(2024—2028年),縱深開展“金融支持百萬市場主體”“助共富、惠萬企”等專項行動,充分發揮“省縣兩級、統分結合”體制機制優勢,構建具有農商銀行特色、適配性強的民營企業產品服務體系,承擔了浙江省四分之一的小微企業貸款和四分之一的民營企業貸款。
北京農商銀行落實監管部門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動員部署會議精神,成立總—分—支三級專班,按照早部署、早對接工作要求,與17家區屬發展改革委及管委會全面對接,各級班子成員帶頭走園區、進樓宇、跑商圈、訪客戶,靠前參與街道和政府走訪,深度了解企業服務需求,全力推動協調機制落地見效。截至2025年4月末,北京農商銀行通過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走訪,累計授信超4000戶,合計金額超200億元,其中,支持小微外貿企業授信近300戶,授信金額超過23億元。
“未來還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要不斷健全普惠金融評價指標,對積極開展支農支小服務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央行等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農商銀行流動性的定向支持,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為縣域農商銀行提供更多低成本長期穩定資金。
創新服務轉型發展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必須立足長遠、面向未來,不斷深化數字轉型,大力發展數字金融,堅持以需求驅動技術,以技術提升服務,全面提升科技向生產力轉化的效率。必須加強移動業務辦理能力建設,使傳統的面對面業務辦理模式,向現代科技屏對屏交互方式轉變,形成‘大數據+鐵腳板+網格化’的線上線下全渠道協同展業新模式,有效提高普惠金融展業效率。”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前瞻性研究行業發展趨勢,做強研發服務,做精系統支撐,做實人才保障,統籌全行業科技資源力量,全面推進科技、研發市場化改革,建立敏捷的研發機制與大數據服務體系。加快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數據、技術、業務協同服務能力,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銀行。
數字化手段可以助力金融機構解決農村金融市場拓展中面臨的涉農企業信用評級不充分、抵押品缺乏等問題。目前,農村商業銀行與稅務部門深化“銀稅互動”合作機制。廣西日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冬表示,公司憑借良好的納稅信用等級,在廣西灌陽農村商業銀行獲得了120萬元的貸款支持。
“農村中小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要量力而行與量入為出,實現重點突破。”吉林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張光華表示,數字化轉型應以提升客戶體驗為核心,應該積極搭建產品體系,圍繞客群規劃設計產品權益矩陣,切實做實渠道運營,建立全渠道智能運營平臺,提升客戶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農村商業銀行需要在基層實踐中不斷創新,改變依賴抵押物的傳統放貸模式。為滿足科技型小微企業科技資金需求,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轄內鹿城農商銀行創新推出“科創貸”“知產”質押貸等產品,變“知產”為“資產”,降低科技型企業融資成本,破解傳統抵押物少難題;贛昌農商銀行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向江西澤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發放400萬元貸款。
“農商行要充分應用金融科技,推動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良性創新,增強高質量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供給。鼓勵農商銀行以支農支小為導向,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品和優質服務,使農村金融服務更容易觸達農村地區各類主體。”董希淼說,農村商業銀行需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貸款評審機制,堅持服務縣域、支農支小定位,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擴大農戶信用貸款服務惠及面。加力提升科技能力,用好金融科技,服務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