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手机看片369-手机精品在线-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警惕涉考詐騙陷阱

2025-06-20 10:21:37 作者:馬維維

20250620092820311-69-da3a4.jpg

高考結束,考生和家長們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各類網絡詐騙、謠言陷阱如影隨形,從“內部指標”到“提前查分”,從“作弊通知短信”到“報考輔導”,打著“專業服務”的幌子迷惑家長,這些精心設計的騙局似乎成為了高考后的“第二考場”。

近年來,教育部、公安部以及各地招考部門每逢高考都會發布大量提示,提醒考生和家長警惕涉考騙局,不要輕信非官方渠道發布的不實信息和一些高收費的輔導機構,謹防上當受騙。防騙提示不可謂不全面,媒體曝光的案例不可謂不典型,但騙局仍能屢屢得手。

之所以防不勝防,是因為各類騙局精準把握了考生家庭的心理。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疊加成績公布前的焦慮,與升學有關的任何信息都可能引發強烈的情緒波動。騙子們不斷渲染“志愿填錯毀一生”的恐慌情緒,再包裝上“獨家”“內部”“特批”等字眼,許多家長怕“耽誤孩子前程”,于是病急亂投醫,容易被騙局迷惑。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粗劣騙術,如今也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AI換臉、語音合成等新型詐騙手段具有更強的迷惑性,使其有更高的“可信度”,辨別真偽變得更加困難。

筑牢高考后的防詐騙護城墻,需要多方合力構建系統性防線。教育部門要聯合公安、網信等部門開展廣泛宣傳和嚴厲打擊;社交媒體平臺要把好關,將算法和人工相結合,完善關鍵詞預警機制并及時作出防騙提示;電信運營商也應該強化管理,如對短時間內大量群發敏感詞的號碼實施重點監控。更重要的是,考生和家長要務必保持清醒,避免被營銷裹挾,警惕各類謠言和陷阱。

其實,歷年錄取分數線、院校招生計劃、專業排名等是公開信息,只需認真檢索就能免費獲得。志愿填報的本質是生涯規劃,而并非單純的分數博弈。與其花大價錢請人“幫助”,不如認真思考孩子的興趣是什么?未來想從事什么行業?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絕不是某個“專業服務”機構能輕易給出的。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