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滬上量化私募靖奇投資創始人、基金經理范思奇的一篇文章《十年努力,一朝背刺》,在業內廣泛流傳。范思奇在文中稱,一場“精心策劃”的、提前9分鐘通知的股東會,把他從公司踢出去了。他已經全權委托律師團隊處理相關事宜。
就此,靖奇投資另一位創始人唐靖人在回應表示,范思奇擅自清盤,刪除數據,股東會罷免他都發生在他的違規行為后。
目前雙方各執一詞,尚未有定論。業內人士認為,此事暴露出私募機構存在的公司治理問題,過去幾年時有發生。證券私募管理人應當優化股權結構,科學設計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才能更好地發展。
從和平“卸任”到股東矛盾曝光,靖奇投資兩位合伙人各執一詞
此次事件,跟6月10日范思奇發給投資者的一封信有關。
在信中,范思奇表示,經過慎重考慮,他將于本月卸任靖奇投資基金經理職務,他所管理的基金產品也將于本周起正式進入清盤流程。
6月12日,靖奇投資在官微發布公告聲明稱,信中提及的“基金清盤”僅涉及范思奇個人管理的部分自營產品,占公司總資管規模比例較低,對公司經營無實質影響。目前,公司所有資管產品均正常運作,策略穩定,業績達標,無任何清盤計劃。
原本看似和平“卸任”,但近幾日網上流傳出范思奇的一篇文章,一石再激千層浪。
范思奇在文中稱,2014年他創立了靖奇,公司的一切系統、策略、流程、投資管理體系,都是他一手搭建,但近期一場“精心策劃”的、提前9分鐘通知的股東會,把他從公司踢出去了。
“他們在沒有任何書面討論的情況下單方面罷免我全部職務。”范思奇表示,對于那些未經他本人授權、侵占公司治理權、虛假陳述與人格污蔑的行為,他會保留全部法律追責權利。他已經全權委托律師團隊處理相關事宜。
對此,靖奇投資唐靖人回復稱,本來是股東間的小爭執,卻鬧得那么大,近期的事情對公司影響很大。市場的同事路演了一半,被客戶詢問公司是不是要倒閉了;IT的同事工作了一半,發現數據庫掉線了;運營的同事被下達了資管產品清盤的指令。
“他(范思奇)擅自清盤,刪除數據一系列證據都有。股東會罷免他,都發生在他的違規行為后。他在小作文里偷換了時間,順序顛倒。”唐靖人說。
私募公司治理問題引發關注
資料顯示,靖奇投資成立于2015年3月9日,并于2015年8月6日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目前公司有17名全職員工,管理規模區間是10億元至20億元。
從股東信息來看,范思奇持有公司36.36%股權,唐靖人、茅諾平分別持股27.27%,上海競而啟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9.09%。
目前雙方各執一詞,尚未有定論。據接近靖奇投資的人士透露,后續相關事宜會以法律途徑解決。公司接下來將保持穩健運營,保障投資者知情權。
“近期證券私募出現的問題,反映出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內部制衡機制缺失,以及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公司內部權力斗爭、人才流失,影響私募穩定運營和長期發展。”華南某資深私募市場人士說。
深圳卓德投資副總經理李進認為,作為知識密集型行業,私募初創期常采用單一大股東模式,雖提升決策效率,卻為后期控制權爭奪埋下隱患;同時,因人員精簡導致的職能缺位或“一言堂”管理,使風控和決策缺乏制衡,導致制度性治理缺失。私募行業頻發的股東矛盾與勞資糾紛,本質是行業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轉型中的治理陣痛。
為完善私募公司治理,前述華南私募人士建議,第一,證券私募管理人應該優化股權結構,合理分配股權;第二,要建立健全內部制衡機制,完善董事會、監事會等職能,讓公司運營更加規范化;第三,要科學設計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平衡各方利益,從制度層面保障各方利益;第四,要加強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運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等。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