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前5月“成績單”出爐。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保險業經營情況顯示,保險業今年前5月實現保費收入3.06萬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3.77%。聚焦于5月單月來看,人身險保費同比增長超15%。另一大顯著變化則來自財產險公司的非車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在內的兩大險種今年前5月的保費規模快速增長,如意外險保費同比增速達12.55%。
今年一季度,保險業保費收入增速一度不足1%,今年前5月整體保費實現回暖,是由于哪些因素推動?年內保險業正經歷怎樣的變革浪潮?
人身險單月保費增速激增
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布2025年5月保險業經營情況表。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06萬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3.7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和人身險保費收入分別為6129億元、2.4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7%和3.72%。
賠付方面,今年前5月,保險業實現賠付支出1.17萬億元,同比增長9.91%。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前5月保費收入增長情況呈現出穩健發展態勢。賠付支出方面,顯示出保險保障功能持續強化。
聚焦于5月單月來看,人身險市場上演“規模與質量”的平衡術。新單保費增速持續改善,5月原保費規模達3328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16.72%。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人身險新單保費持續改善,顯示市場需求逐步釋放。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也表示,人身保險公司5月單月保費激增,源于保險市場預估下一步人身保險定價利率下調,從保險代理人和保險消費者兩端共同發起的“炒停售”行為。
金融監管總局同時還分別公布了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經營情況。
對于財產險公司而言,財產險公司今年前5月保費收入7805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5.22%,車險保費占比仍居高位,保費收入為3720億元,同比增長4.4%。
車險是專門針對車輛及其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設計的保險;而非車險是指除車險以外的所有保險險種,旨在為個人、家庭、企業等提供財產、責任、人身等多方面的風險保障。從非車險領域的健康險、意外險保費收入情況來看,兩大險種分別實現9.57%、12.55%的同比增長,保費收入分別為1435億元和241億元。
對于非車險業務表現尤為亮眼,健康險和意外險分別實現超9%的同比增長,增速顯著高于車險的4.4%,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現象反映了政策性業務與民生保障需求的雙重支撐作用正在增強,也表明消費者對健康保障和意外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提升。宋占軍表示,非車險增速高于車險,是近年來財產保險公司大力發展非車險業務的體現。尤其是財產保險公司積極發展健康保險業務,財產保險公司健康險業務增速遠高于人身保險公司。
機遇和變局下如何再突破
無論是人身險還是財產險領域,今年以來均處于持續變革的浪潮之中。
新能源車險毫無疑問是財產險領域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今年1月四部門聯合發布新能源車險指導意見,推動建立“車險好投保”平臺,要求險企有序承接高賠付風險新能源車險業務。與此同時,針對新能源車險保費高、出險率高、賠付率高等問題,保險公司推進專項創新。
“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居高不下,行業整體經營虧損嚴重,2024年行業承保虧損57億元,即便是大型公司,也無法避免綜合成本率破百的境遇,這也拉高了車險的整體賠付成本。”普華永道年內發布的財險行業發展趨勢展望指出,未來險企將會與車企探索共贏合作的“車生態”模式,尤其是頭部險企通過戰略合作模式,或者是部分有股東背景的險企通過股權紐帶關系,在協助車企提升銷售和客戶滿意度的同時,推動車企調整工藝降低零整比,控制維修成本,共享技術與數據,從而局部實現降低賠付成本的目的。
對于人身險領域而言,“離預定利率下調還有多遠”這一疑問時刻在保險業上空“盤旋”。近日,有險企將旗下一款分紅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從市場普遍的2%上限下調50個基點至1.5%。較當前市場主流水平明顯“縮水”,打響了預定利率下一階段調降的“第一槍”。
政策層面,為防范化解低利率市場環境下潛在的保險行業利差損風險,監管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頂層設計層面定調鼓勵浮動收益型產品,為浮動收益型產品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基于此,中國人壽今年4月發布行業趨勢展望,其中包括浮動收益型產品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各險企為應對利差損風險,加大浮動收益型產品開發力度,同時在銷售領域,積極推進渠道轉型也使得保險代理人質態大幅改善,分紅險銷售能力將顯著提升。
需要關注的是,今年以來,保險業持續有新政策落地。如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于6月24日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鼓勵金融機構研發符合參加人養老需求、具有長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個人養老金專屬產品;6月26日,《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發布。《實施方案》提出,推動農業保險持續“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推廣適應小微企業需求的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產品;推動保險公司加大對農民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人壽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供給。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今年前5月,保險業在穩健增長的同時,結構持續優化,保障功能不斷增強。未來隨著行業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財產險和人身險市場將呈現更加多元化、高質量的發展格局。“財產險方面,新能源車險加速滲透、非車險政策業務增長,建議聚焦新能源車險創新、強化科技風控。人身險領域,預定利率下調驅動產品轉型,分紅險等浮動收益產品潛力大,建議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拓展養老、健康類保險服務。兩者均需深化產品創新,結合政策導向挖掘民生保障需求,提升服務附加值。”劉春生表示。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