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參議院以51票對49票的微弱優勢,勉強通過了特朗普口中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程序性投票,法案已進入辯論階段。該法案涉及大規模的稅收與支出政策,被認為是特朗普于2017年實施的減稅政策的延續與提升。然而翻開這份940頁的龐大法案,其中不僅折射出美國經濟當前的一系列困境,還將特朗普政府急功近利、不顧后患的特質暴露無遺。
在稅收端,法案將2017年特朗普減稅法案永久化,并新增對企業與高收入者的大規模減免,預計導致美國聯邦政府在未來十年減少超4萬億美元財政收入。這種對財政入口的主動閹割,無異于砸向公共預算系統的一記重拳,直接削弱政府在社會保障、教育與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支出能力,可以說是為換取眼前的政治紅利,犧牲了未來國家治理的根基。
在支出端,“大而美法案”計劃未來十年削減至少1.5萬億美元聯邦開支,其中最大刀口直指民生領域。醫療補助將被砍去近萬億美元,不僅大幅壓縮預算,還提高了領取者的門檻與資格標準。對“補充營養援助計劃”的限制也進一步收緊,將食物援助的適用年齡從54歲上調至64歲,預計將節省2300億美元。同時,法案系統性地撤回了拜登政府時期的“綠色補貼”,從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到新能源汽車消費,一系列轉型項目正面臨稅收激勵的全面撤退。對比之下,軍費和邊境安全支出大幅增加。財政資源再分配的方向早已昭然若揭:劫貧濟富,削弱底層保障以鞏固上層既得利益;緊縮社會支出以強化國家強制力。
針對近年來美國各界極為關切的債務問題,“大而美法案”將債務上限提升至5萬億美元,看似為特朗普政府贏得一定財政空間,實則為美國經濟埋下長期隱患。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參議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在未來十年給美國新增3萬億美元以上的赤字負擔。在經濟前景不明、關稅爭端難解的情況下,持續的赤字增長可能導致長端美債收益率高過經濟名義增長速度,且持續加大付息壓力,使美債最終不可持續。
美國國內圍繞該法案的斗法則將近年來美國政治的無序和撕裂暴露無遺。民主黨全線反對,在參議院以“修正案馬拉松”拖延審議進程。共和黨內部分人士盡管頻頻表達憂慮,但在特朗普的報復威脅下噤若寒蟬。對此,參議院投票中倒戈并宣布不再連任的共和黨議員湯姆·蒂利斯哀嘆“愿意接受兩黨合作、妥協和表現出獨立思考的領導人正在成為瀕危物種”。
耶魯大學預算研究實驗室的估算表明,“大而美法案”將導致住房抵押貸款年成本增加4000美元。凱撒家庭基金會等機構的研究也顯示,法案內的醫療補助計劃通過人為設置復雜手續“篩除”低收入人群,將導致全美范圍內有1180萬人失去醫保。在特朗普極力鼓吹、難以兌現的“經濟增長”背后,是美國政府在追求短期刺激和特定利益集團支持時,對社會公平和民眾福祉的嚴重漠視。
所謂的“大而美”與其說是一份法案,不如說是特朗普對美國未來一次飲鴆止渴式豪賭:它押注于美國能夠又一次依靠債務上限收割全球經濟;押注于“劫貧濟富”能夠激發經濟活力;押注于國家治理即使撕裂兩黨共識也能強行推進。但在“畫餅”背后,美國底層民眾又一次為精英階層的狂歡默默買單。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