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家深入推進海洋強國戰略,圍繞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頻出。“深海科技”成為高頻熱詞的同時,投資者對產業鏈公司布局情況的關注度也持續升溫,多家上市公司通過互動平臺或機構調研等方式,回應在深海科技領域的戰略布局和最新進展。
支持政策密集出臺
今年以來,政策密集出臺支持海洋經濟發展。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寫入其中,并將深海科技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并列,正式列入國家未來產業發展重點。
在深海科技戰略地位升級的同時,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支持政策響應落實,以政策“組合拳”加速深海科技產業化。
7月1日,《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正式施行,成為廣東省首部關于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并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開放合作、服務保障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為打造高水平的“海上新廣東”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上海則于6月24日就《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釋放重大海洋經濟利好信號。同時,上海計劃研究建立市級海洋產業發展基金,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全方位支持海洋產業重點領域發展。
天風證券表示,海洋經濟是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模塊。當前,海洋經濟政策正呈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態勢,通過構建多層級產業體系、強化科技創新與區域聯動,加速向深遠海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作為海洋強國的核心標志,海洋科技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海洋資源開發的深度。
隨著深海科技的發展和突破,這一領域正從“概念”走向“量產”。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為2.5萬億元,同比增長5.7%。麥哲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有望超過13萬億元。其中,深海科技相關產業占比預計將超25%,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25萬億元。
上市公司搶抓機遇
面對萬億級的未來藍海,產業端也積極響應。不少上市公司搶先布局,并做好了深海技術儲備及相關規劃。
在設備端,亨通光電在2025年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中提到,全球海底光纜通信網絡建設已迎來重要發展窗口期,新的海底光纜建設高峰正在到來。公司未來將繼續做大海洋通信產業鏈及生態圈,全力推動高端制造產業基地建設,圍繞全球海洋通信與工程,加強海上油氣、水下特種纜、海底海洋裝備、海底通信網絡勘測、網絡系統施工和維護、海洋通信系統測試仿真等產品及系統的開發及產業化。
“面對深海科技這一機遇,公司將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在聲納裝備領域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先優勢,積極拓展聲納產品的應用領域。”中科海訊表示。
據中科海訊透露,目前,公司HX-A200國產化核心處理芯片專門為水聲裝備行業研發,現階段正圍繞細分場景進行推廣,已具備成熟且穩定的運行能力,在海洋裝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應用潛力。該芯片及搭載該芯片的高性能數據計算平臺已完成研制及測試,2025年將獲得批量訂單。
起帆電纜表示,目前公司已具備生產大長度海底電纜的能力,并已將相關產品應用于海上風電項目。面對日益增長的深海經濟發展需求,公司規劃并實施了一系列戰略布局,旨在加強在高端電纜制造領域的競爭力。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以滿足市場對于高性能、高質量電纜的需求,并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項目建設。
海洋生物醫藥領域同樣迎來發展機遇。中商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約為331億元,同比增長20%。誠意藥業透露,公司融入國家海洋戰略,憑借氨糖與魚油兩大核心業務,深度布局海洋生物醫藥領域。公司投資6.7億元建設海洋生物醫藥制造項目,主要包含1000噸超級魚油EPA項目,目前已建設完畢。
(來源:上海證券報)